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杨辉研究组与北京大学胡家志实验室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以《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目标染色体》为题,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上。该研究介绍了CRISPR/Cas9技术的新型应用,即在细胞、胚胎或体内组织中,针对目标染色体进行多个DNA剪切,可以选择性消除单条染色体。CRISPR/Cas9介导的目标染色体消除为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非整倍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方法。
II型细菌的CRISPR/Cas9系统由Cas9核酸酶和单链引导RNA(sgRNA)组成,已被改造成一个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可显著提高编辑基因组的能力。sgRNA引导Cas9到达特定的基因组区域,剪切形成双链DNA缺口,该缺口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修复——非同源染色体末端连接修复或同源重组修复。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应用于生产精确基因突变、重组和染色体片段敲除的细胞或动物。
研究人员提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否可以用于整条染色体的消除,进而对建立染色体缺失的动物模型以及非整倍体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为验证这个想法,研究人员首先证明应用CRISPR/Cas9介导的针对Y染色体的多位点DNA切割可以有效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的Y染色消除。这种多位点剪切可通过单个sgRNA靶向结合多个特异的染色体位点,或通过14个sgRNA分别结合各自的特异位点来达到。
此外,他们还发现小鼠X染色体,人的7号和14号染色体均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消除。更重要的是,唐氏综合症病人的iPS细胞中的21号染色体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特异性消除。因此,该研究第一次证实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可以通过基因编辑特异性消除。